2016年的CSCO年會在廈門盛大召開,在本屆年會上安諾優達基因科技因其新技術及項目的發布備受關注,會后擔任本次安諾優達非小細胞肺癌精準醫療專家論壇衛星會的大會主席、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王潔教授接受了媒體采訪。采訪中,王潔教授分享了關于腫瘤的“精細管理、精準醫療”、“液體活檢”在腫瘤精準醫療應用等問題,并介紹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與安諾優達合作開展的精準醫學新項目。
問:尊敬的王教授您好!目前,精準醫療逐漸成為腫瘤臨床治療領域的焦點,作為腫瘤精準醫療領域,特別是肺癌臨床治療領域的權威專家,請問您認為如何才能實現腫瘤的“精細管理,精準醫療”?
王潔教授:肺癌臨床治療已經步入精準醫療時代。精準醫療并不意味著傳統腫瘤治療過程中所追求的藥靶與放射靶的精細。精準醫療的真正內核在于以腫瘤的遺傳學背景為起點,根據患者具體腫瘤的遺傳特點來決定臨床治療方案。目前,在肺癌領域,我們已經進入了精準醫療時代,諸如確定EGFR突變的肺癌患者所選擇的TK-I治療以及ALK融合基因所進行的克唑替尼治療,這就是肺癌真正意義上的精準。
“液體活檢”為“精細管理”打下堅實基礎。目前,雖然包括肺癌、乳腺癌等腫瘤的治療已經進入了精準醫療時代,但是目前這些腫瘤的精細管理尚未完全實現。臨床醫生會對諸如EGFR突變、ALK融合基因的患者等實施腫瘤的動態監測,通過重復活檢與液體活檢等具體技術實現對患者腫瘤相關基因改變的實時監控?!耙后w活檢”目前已經成為學術研究與臨床治療領域的熱點技術,能夠真正實現腫瘤臨床治療過程中的精細管理。腫瘤患者的遺傳變異的動態、實時、精細監測,為實現腫瘤臨床治療的精細管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腫瘤臨床治療的精細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平臺。
問:我們了解到您在液體活檢領域所展開了一些開拓性的工作,您認為液體活檢這一先進技術在腫瘤臨床治療中的具體發揮著哪些重要的作用?
王潔教授:目前,液體活檢的應用還是相對集中于癌基因突變位點明確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實施其實時動態監測功能。其次,液體活檢可以克服腫瘤的異質性,克服組織活檢監測相對片面的短板,通過來自機體不同區域的游離DNA更能夠全面地反映患者腫瘤的整體遺傳學特征??朔M織活檢過程中存在的腫瘤異質性局限,更好地指導腫瘤的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目前,越來越多的數據證明了外周血液體活檢可以精準地完成腫瘤患者的診斷。同時,血液的液體活檢也需要進一步提高檢測的敏感性并逐漸完成標準化。
實時反映腫瘤耐藥性變化并用于腫瘤標志物檢測。液體活檢具有常規腫瘤活檢所不具有的實時檢測優勢,可以及時反映患者腫瘤耐藥性的產生,彌補傳統活檢在這一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另外,液體活檢還具有腫瘤早期診斷與早期預警潛能。在生物標志物檢測、腫瘤異質性研究、基于突變復合分析的免疫治療預測體系建立等方面,cfDNA檢測都具有振奮人心的潛能。
問:目前,基于NGS技術的腫瘤精準醫療臨床轉化研究和相關應用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請問您對此有何看法?
王潔教授:NGS技術應該是21世紀腫瘤治療領域的一個革命性進展,目前,該技術還是主要應用于學術研究領域,但是NGS技術在兩三年內應用于腫瘤的臨床常規檢測已經成為必然,是一件指日可待的事情。目前,實際上在腫瘤耐藥性檢測領域已經有多家公司在應用NGS技術完成工作。同時,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檢測公司也對腫瘤臨床檢測的標準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檢測公司需要和臨床醫生、研究人員以及生物信息學家等建立多方跨學科合作,共同努力建立先進檢測體系,將NGS技術推向臨床常規應用,這也是目前十分緊迫的任務。
問:在今天的“安諾優達非小細胞肺癌精準醫療專家論壇衛星會”上會發布“中國肺癌全程監控項目”,您作為本次衛星會的大會主席,能為我們介紹一下這個項目及其意義嗎?
王潔教授:近些年隨著人們對NSCLC分子生物學和基因水平研究的越來越深入,基于驅動基因的NSCLC精準治療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供NSCLC患者選擇的治療方案也是越來越多,因此如何實現NSCLC的長期治療與全程化管理也逐漸受到廣大醫患的重視,也是肺癌精準醫學領域需要不斷探索和優化的重要方向。此次安諾優達基因科技開展的“中國非小細胞肺癌液體活檢全程管理-LONGLUNG項目”是一項全國多中心參與的大型臨床轉化項目。
LONGLUNG項目的開展會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全程管理模式,同時通過上千例病例的長期隨訪追蹤,結合ctDNA動態監測數據,可以獲取更全面的中國人群的NSCLC基因突變譜,相信會更好的輔助臨床決策,讓患者獲益,這也是精準醫學時代的發展趨勢,也聚焦了廣大臨床工作者關注的熱點,相信隨著更多中心的參與和項目的逐步推進,該項目能夠產生一系列令人期待的成果。
(以上專訪內容為錄音整理,僅供參考交流,不做其他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