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dy id="pcn5i"></tbody>
        <track id="pcn5i"><span id="pcn5i"></span></track>
        <tbody id="pcn5i"></tbody>
        <bdo id="pcn5i"></bdo>
          <bdo id="pcn5i"><optgroup id="pcn5i"></optgroup></bdo>

              1. 新聞中心
                NEWS
                【專訪】方勇教授:倡導精準醫療,先檢測,后治療——腫瘤精準醫療落地臨床服務患者
                2016-09-22 10:25

                2016年CSCO學術年會,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的方勇教授在安諾優達衛星會為與會人員帶來了精彩的病例分享,會后方教授就腫瘤精準醫學落地臨床服務患者方面接受了媒體記者的專訪。


                方勇教授,剛剛您在“2016CSCO安諾優達非小細胞肺癌精準醫療專家論壇衛星會”上作了非常精彩的病例分享。在運用最新的精準醫療新技術去服務病患的過程中,您最大的體會是什么?


                方勇教授 :肺癌是全球發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癌癥之一。我國一半以上的患者在初診時已經失去了手術或根治性治療的機會。傳統細胞毒藥物在療效上已達到瓶頸。盡管靶向治療針對驅動基因陽性的NSCLC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不可避免的,在10-12個月之后出現耐藥。我認為跟精準醫療最匹配的還是內科領域,近五六年來我們在臨床上發展非???。我們的靶向時代又進一步升級,通過二代測序技術(NGS),走到了更精準的、更細微的層面以及耐藥以后我們整合的方案,尤其是針對不能耐受手術、化放療的患者,以及靶向治療后耐藥的患者。但這就像“人類探月計劃”一樣,只是人類剛剛邁出的一小步,未來還有更長、更重要的道路要我們去探索。


                2. 您是如何看待新一代測序技術在腫瘤精準醫學領域的應用開展,您能具體為我們介紹下新一代測序技術的臨床應用都體現在哪些方面嗎?


                方勇教授:第一,基于新一代測序技術,在腫瘤精準醫學領域開展了大量的臨床轉化研究工作,這些研究都會不斷的催生新的解決方案以及更多的病人能被治療。同一個病人有更多的治療選擇,以后的治療也會越來越豐富多彩。


                第二,在臨床轉化研究工作中,我們對新一代測序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比如時間、測序的精準性、性價比等。不僅僅是新的基因型會發現,現在已經細化到同一個基因的亞型也都進入到研究的領域。比如B-RAF突變、ALK基因融合,可以看到分為不同的亞型,亞型對應的治療方案也不一樣。這些雖然現在不是很清晰,但這是一個研究的方向,未來這個領域它會不斷的顛覆我們已有的思路和治療的原則。


                目前針對NGS用于指導腫瘤治療的轉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個方面:


                1)可以全面探究中國人自己的腫瘤突變圖譜;2)找到突變基因,指導臨床用藥為肺癌患者帶來巨大臨床受益;3)尤其是針對雙驅動突變患者可能揭示原發耐藥機制;4)可以通過NGS檢測發現一些諸如 ALK罕見融合、BRAF突變亞型患者,從而指導臨床;5)揭示EGFR以及ALK抑制劑耐藥機制指導后續用藥調整;6)通過NGS檢測不同腫瘤的突變負荷,從而預測腫瘤免疫治療的療效。


                3. 您覺得在腫瘤精準醫學臨床應用領域,我們還面臨哪些挑戰?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從而更好地服務病患?


                方勇教授 :做為腫瘤內科醫生,“精準”兩個字結合臨床應用,對應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想擁抱精準治療,我們一定要進行病理分型及分子病理檢測。我們一定要知道腫瘤細胞突變的基因是什么,然后這些基因的亞型是什么。而要想知道這件事的基礎就是要進行基因檢測,所以所謂的精準醫療最基本的一個原則就是“先檢測后用藥”。這個說起來是一個很簡單的一個邏輯,不檢測你不知道基因型,又怎么做到精準治療。雖然這句話說起來只有六個字“先檢測,后用藥”,但臨床效果未達到理想狀態,所以還需要對患者、家屬及社會加強科普宣傳,讓大家知道現在的醫學能做什么、怎么做到,去理解基因檢測的重要性和復雜性、科學性。


                第二,我們要知道腫瘤細胞在治療過程中為什么會產生耐藥、如何產生耐藥,并進行精準的檢測以及針對檢測的結果進行針對性治療。


                第三,對于耐藥我們還可以采用其它的臨床辦法進行精準治療,如針對局部病灶如肝、肺、骨或淋巴結的進展,可以采用立體定向放療、手術、微創射頻消融治療。如我們腫瘤內科就大量采用結合NGS技術、微創射頻消融治療、化療等綜合辦法成功救治晚期乳腺癌、肺癌、腸癌等,化腐朽為神奇。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評。


                4. 作為臨床專家,您能從臨床實際工作的角度為我們介紹一下未來腫瘤精準醫學都有哪些研究和應用熱點嗎?


                方勇教授:綜上所述,腫瘤精準醫學其實就如我們國家發展“汽車工業”、“航天工業”一樣異曲同工,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在一個多學科共同協調發展的基礎上每個學科又不斷精進的過程。


                末來能否更大規模地采用創傷最小、最容易獲得的標本(如血、尿液等)監測作為主要的臨床應用檢測方法是一大熱點??上驳氖悄壳巴ㄟ^檢測10 mL外周血中循環腫瘤細胞DNA(ctDNA)已經獲得了重大突破,比如安諾優達基因科技就做了非常好且有益的突破和嘗試,尤其是針對晚期腫瘤;并已經開始廣泛應用并服務于臨床,成為分子病理監測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擁抱腫瘤的精準治療時代,不單單是個口號,更要把理論應用在日常臨床工作中,比如NGS檢測技術與腫瘤治療中抗血管生成藥物的結合,與免疫治療、局部微創射頻消融治療等技術的結合。所以要關注腫瘤精準醫學與臨床實踐的每一個環節和細節,最終才能促進整個腫瘤診療事業的發展。


                獻上藏頭詩一首(先檢測后治療)表達臨床醫生對NGS技術的感悟:


                先生疾病痛苦深,

                檢案事成十余載,

                測血標本找出路,

                后者安知前者難,

                治病控制眾歡渝,

                療心疾患教長駐。


                1474860003272540.jpg

                (本專訪稿根據錄音整理記錄,僅供參考,不做其他商業用途。)


                aⅴ亚洲 日韩 色 图_国产小视频你懂的在线欧美_99精品专区首页_天天碰天天摸人人看